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,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种子深植于心,商学院以坚定的步伐和创新的理念,持续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路径。从体制机制的系统构建,到载体渠道的多元拓展,再到方式方法的持续创新,商学院始终走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的前沿。近年来,学院陆续开展师生座谈、朋辈帮扶、传统节日活动、创意比赛、社会实践等民族团结教育项目,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,取得显著的育人成效。
【文化共鸣·师生座谈】
为更好地践行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育理念,商学院将师生座谈会作为深化民族团结、倾听学生心声的重要平台,通过形式多样、主题鲜明的座谈会,搭建起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坚固桥梁。
学校党委书记丁荣余走进东校区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服务中心,开启“我与校长面对面——谈人生谈价值”的暖心座谈,与各民族同学亲切交流、互动。面对校园适应、专业学习、职业发展及就业选择等热点问题,丁书记耐心倾听、细致解答,给予专业且实用的指导。他鼓励各民族同学珍惜大学时光,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与实践项目,多读书提升自我,暖心交谈让同学们感受到学校满满的关怀,归属感油然而生。
学院每年举办的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,同样温馨且富有意义。学院领导、老师、党员学生代表、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深入交流,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讲,同时将少数民族学生与入党积极分子结对,开展导学帮扶活动,还联合学校关工委开展“暖冬行动”等,送上暖冬物品,传递温暖关怀。
面对面座谈,让少数民族同学们能毫无保留地表达想法、提出困惑,师生共绘成长蓝图,亦能为学院后续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,助力每一位学生成长为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。
【民族交融·朋辈互助】
商学院“朋辈互助”导学帮扶工作不仅促进各民族学生团结,更催生一些温暖的双向成长故事,谱就一曲曲跨越民族的青春交响曲。
汉族学姐杨晓璐与苗族学妹舒子真的故事,便是这乐章中的一段温馨旋律。从微信上初次问候的羞涩,到无话不谈的亲密无间,两人不仅在学习上结成帮扶对子,更在生活中成为知己。在学院举办的一次冬至团圆包饺子活动中,舒子真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苗族文化,让同学们感受到多彩民族风情的独特魅力。而杨晓璐也在与舒子真的相处中,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,两人在互助中共同成长,青春光彩熠熠生辉。
汉族学长翟浩钊与藏族学弟旦增欧珠的“兄弟情”也令人为之动容。面对初来乍到的旦增欧珠,翟浩钊在学习上耐心指导,生活中关怀备至。他鼓励旦增欧珠勇敢参选班干部,用坚定目光和持续鼓舞,助其找到自信。旦增欧珠则以藏族智慧和乐观精神回馈,两人在互助中结下深厚友谊。
商学院还通过召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会、发放导学帮扶记录册、举办素质拓展活动等,丰富“朋辈互助”内涵,促进各民族学生情感交流。在这里,“朋辈互助”跨越民族与地域,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,引领青春在互助奋斗中迈向光明未来。
【团圆故事·温暖日常】
在商学院,每一次相聚都是团圆的盛宴,每一次活动都饱含温暖与感动。这些日常小团圆,汇聚成商学院大家庭的温暖力量,让各民族学子心有所依,幸福满溢。
冬至时节,“暖心冬至”师生欢聚包饺子活动热闹非凡,师生们围坐一起,揉面、包馅,十指翻飞间,一只只形态各异的饺子跃然桌上。这不仅仅是一顿饭,更是一次心灵的深度交融,让远离家乡的学子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与慰藉。
中秋佳节,学院精心召开少数民族学生中秋交流会。院领导与少数民族学生围坐畅谈,共话中秋深情。党总支书记董昕灵对学业的叮嘱,院长周晓珺的亲切慰问,党总支副书记、副院长丁晓华的悉心指导,让各民族学生深切感受到来自学院的关怀与期望。各民族学生也互相分享家乡的文化与故事,现场温馨融洽,情谊满满。
端午时节,商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端午节粘贴画活动,各民族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同学们用五谷杂粮绘制出一幅幅精美的粘贴画,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他们对端午文化的独特理解和美好祝愿。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,更让他们在参与中体会到了团圆与和谐的真正含义。
【同兴同行·教育聚力】
民族同心育新苗,教育聚力筑未来。商学院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,深化民族团结教育。例如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、征文比赛,激扬家国情怀,让民族团结的信念滋养心灵;“多彩民族拍出精彩”短视频比赛,让学生化身“文化使者”,用镜头定格民族风情,增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自豪感和自信心。
帮扶工作中,学院倾尽全力。针对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“双困”生,开展课业帮扶、实践锻炼、学生干部培养等“一对一”精准助力,让他们在成长路上稳步前行。同时,选树少数民族学生先进典型,树立学习标杆,在校园中营造积极向上、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。
学院还注重开展素质拓展活动,通过“风劲帆满图新志,团结奋进开新局”“绘就同心圆,共筑中国梦”等主题活动,让各民族学生在合作中携手共进,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。
【运河长歌·青春实践】
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,是流动的文化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积极响应“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”的号召,商学院组建“千年运河同心同行”文化探访队,围绕民族团结主题开展“千年运河汇同心·青春实践筑梦行”主题社会实践活动。
团队以扬州邵伯古镇和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核心实践地,通过实地调研与文化传播,探寻大运河文化中蕴含的民族团结价值。在邵伯古镇,团队于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感悟革命先辈家国情怀,走访明清商会会馆等挖掘商帮民族融合案例;在博物馆内,沿线民族文化交融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,大家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同时,团队成员化身讲解员,依托馆内陈列宣讲扬州大运河文化,并录制“运河民族故事”短视频,以创新行动践行文化传承使命。
运河两岸,各民族共同书写辉煌历史,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,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见证。团队将以大运河精神为指引,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中勇当先锋,让千年运河焕发新的生机,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注脚。
结语
商学院精心构筑多元交融的育人平台,持续拓展育人维度、深化育人内涵,引领学院各民族学生像石榴籽般紧密相依,互学互鉴,携手成长。展望未来,学院将持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,促进各民族师生心手相牵、情感相融,着力营造“民族团结一家亲,同心共筑中国梦”的生动局面,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商学院的沃土上绽放出绚丽的时代之花。
(文:耿娇 赵嘉琦;图:商学院;审核:董昕灵 丁晓华)